最专业的服装导航服装综合资讯网,号称服装界中的hao123,服装网址一网打尽 竟在71FZ.COM

服装设计动态 | 华裔服装设计,名至实归亦或虚火过旺

  在世界时装界卖力地制造着一个个诸如PhillipLim、AlexanderWang、DerekLam和JasonWu等华裔时装新星的同时,中国自己的时装媒体也自顾自关起门来,追捧一众本土设计师,制造了极具娱乐精神的繁荣。华裔设计师,或者说中国设计师,是否真的准备好了?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世界时尚中心”的梦想,应该如何去追寻?

    中国曾经流行过这么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正当国门打开的时候,民俗作为一种可以满足他者好奇心的玩意儿,自然而然地成为一把推销自己的利器。但各式绣品上的龙飞凤舞,显然不具备更深层的沟通可能,没有老外会认同一只蛇形怪物和一只大鸟是可以成为夫妻的。

    在中国的民俗中,真正在服装上能走向世界的无非是旗袍,而旗袍本身也不再是满族人的传统服饰了。在华洋杂处的上海,旗袍被收紧,改良成勾勒出女性曲线的样貌。而从满族服装中衍变出的中式立领(mandarincollar),如今也成为男装界告别领带的先锋。在这些中国服装元素进入世界主流服装设计体系漫长的过程中,均有中西融合的痕迹,甚至伴随着民俗背景不断被淡化的过程。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沟通,要赢得世界,就必须学会和世界说同一种语言。

    最先走向世界的日本设计师,也经历了从贩卖民俗到完善其沟通技巧的过程。早在19世纪末,日本的和服便成了巴黎女性的玩物,有关日本的一切都是美好且时髦的。待到20世纪60年代,森英惠等时装设计师登陆巴黎,却非常强烈地遭遇到了传统日本服装技术和hautecouture之间的相互融合问题。这种牵强且不完善的沟通技术,如今我们还能在许多印度时装设计师身上清楚地看到。然而,从高田贤三这一辈日本设计师开始,很多人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设计中过于强调民族身份,无疑是在给自己画地为牢。紧跟其后的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更是熟于为西方所建立的时装体系添加新鲜刺激的观念,这一切都来自日本文化的核心,而并非只是徒有其形。参考了日本设计师的这一发展脉络后,华裔设计师和中国设计师们如今摆脱绣龙绣凤的状态,确实是走出了有效沟通的第一步。 

    捧红一个时装明星,必须依附于某个成熟的时装体系,其核心应该包括强大的市场和强势的媒体。毫无疑问,PhillipLim、AlexanderWang、DerekLam和JasonWu均是依附于纽约时装周体系而诞生的明星。而前辈日本设计师们则无一例外地选择巴黎时装周。尽管东京时装周也蔚为大观,却始终没有办法再上一个台阶。

    纽约时装周一直坦言生活在巴黎和米兰的阴影下,却坐拥全世界最大的时装消费市场,其时装媒体也是一言九鼎,捧红一个设计师的速度堪以日为单位,这里拥有能一夜之间功成名就的“美国梦”的支撑,而欧洲则充斥了大量叫好不叫座、“饿肚子”的设计明星。

    久未在时装界制造出任何话题的纽约,凭借着从2005年开始制造出的一系列华裔奇迹,再度把全世界的媒体拉拢了过来。2005年美国时装协会CFDA大奖的最佳女装设计为VeraWang,而最佳新人设计师得主则是DerekLam,两位华人分拿两项大奖;紧接着2007年,PhillipLim再夺最佳新人奖;2009年CFDA又再度把荣耀给了华人,AnnaSui获得终身成就奖,而AlexanderWang继续摘得最佳新人奖。JasonWu则被MichelleObama相中,如虎添翼。但美国“第一夫人”的选择不能单从时装设计上来考量,JasonWu的华裔背景确有为其政治加分的因素。

    相较之下,热烈鼓吹本土设计师的中国媒体则显得有些滑稽。在市场尚未准备好、渠道尚未铺设好的情况下,拼命为本土设计师造势,其尴尬的结局反倒暴露了本土时尚媒体对市场的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现实。既没有强势媒体,又没有成熟市场的中国,基本不具备建立自己时装体系的条件,华裔设计师的成功也只是美国人的热闹而已。

    VivienneTam孤胆闯纽约,颇有开天辟地的豪气,但其设计道路却注定无法步入主流,美国人不可能每天生活在铺天盖地的波普化***头像和莫名其妙的“双喜”(doublehappiness)中。AnnaSui和VeraWang则在设计上几乎褪去了华裔背景,更像是诸多致力于创造美国风格的设计师中的一员,恰好她们的身体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液。

    至于PhillipLim、AlexanderWang、DerekLam和JasonWu的成功,也完全是基于美国风格的,这点在AlexanderWang和JasonWu身上更为明显。前者在摇滚和运动装的融合上有所突破,在强势女人和女人味中找到了难得的平衡,后者则基于女装经典,也许并不见得多有创新精神,却意欲打造抹平了历史痕迹的经典美国女星形象。

    PhillipLim和DerekLam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华裔聪敏的一面,把设计和商业极好地融合到了一起。PhillipLim本身是Barneys的销售员出身,同时拥有商业和贸易的学士学位,深谙如何控制成本之道,使他的设计看起来相当完整与高质素,其定价却比同样的产品足足低了30%。这不仅仅是华裔设计师的本事,诸如Thakoon和Doo-Ri等亚裔设计师,也借此谋略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应。DerekLam也是将商业和设计高度统一起来的高手,他会在自己的店铺里待上好几个下午,观察顾客对产品、对室内设计的反应,从而针对性地改良自己的设计。为了降低成本,PhillipLim和DerekLam从不讳言自己的产品部分产自中国,完全不像欧洲品牌那般遮遮掩掩。

    在一片甚嚣尘上的赞美中,也有不少时装界人士对此产生了一些质疑,《纽约时报》的CathyHoryn便诟病AlexanderWang在T台呈现“旧帽子”,并感叹这是“潮流”消失的标志;对于JasonWu,她更是没好气地说:“在我的记忆里,一点儿印象也不会留下。”

    不得不承认,中国实在是近几年太过红火的题材。艺术领域内的中国热,暴露了西方世界对中国迫不及待的强烈好奇。紧跟着中国当代艺术之后,如今长着一张中国脸的时装设计也红火了起来。法国老牌百货LeBonMarché要专门为中国设计师设置专区,但实地考察后却发现,中国本土设计师无论从设计上还是生产上都没有做好走出国门的准备。事实证明,经济危机的到来率先把中国当代艺术打回了原形,这些迅速蹿红的华裔设计师是否也存在泡沫呢?

    JasonWu的爆红最具典型意义,他的华裔背景帮了大忙。MichelleObama需要帮助丈夫共同建立一个新的美国,其中包括了对快速时装和华裔设计师的选择。很明显,MichelleObama的衣柜后有一个强大的脑库,如果她没有另辟蹊径地选择那些“在野”时装的话,恐怕仅凭一身Chanel和Dior并无助于将她推向如今的fashionicon地位。而她脑库中非常重要的成员之一,便是买过JasonWu时装的Ikram时装店的老板娘IkramGoldman。

    美国人除了要团结亚裔族群外,恶劣的经济环境也使奢侈成了一件可耻的事。奢侈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昂贵的价格,其二是非常低的利用率。大多数华裔设计师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以二流的价格博得一流的品质,然后主打可以超越时间的实穿牌,很好地装饰了设计上的保守与无所建树。这是美国时装一贯以来的弊病,从Halston以降,几乎没有看到过能真正影响世界的尖端设计。男装界的ThomBrowne算是30年来的大例外,面对经济危机却连还手的力气都没有。一件风格前卫的ThomBrowne外套卖到40000元人民币的时候,一套貌似普通的3.1PhillipLim的男装外套却仅售4000元人民币,在快速时装和设计师时装之间,居然硬生生辟出了新的市场,叫做“亚裔设计师时装”。

    很明显,在这一拨儿华裔设计师的成功案例中,真正获得胜利的应该是“华裔时装公司”,而并非是“DesignbyChina”。当然,在时装领域单纯追求“DesignbyChina”的胜利也是个伪命题,市场才是唯一的利器。在如今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设计更应该考虑依靠自身强大的市场潜力,在时装体系和营销制度上进行创新,而并非只是停留在审美层面。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71服装之家(71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装类网站第一品牌 about/关于 网站map